(2 / 3)

“这位高人的名字叫做沈承志,是道家前辈。”

“所谓僧不问姓,道不言寿,公子来自数百年后,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这个规矩,但在大明,可一定要切记,不要询问道家之人的年龄,以免碰了高人的忌讳。”

“好。”

江逸点头道,僧不问姓,道不言寿,现在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和不讲究这个了,甚至还会故意去套人家的姓名和年龄,其实这都是很没礼貌的行为。

要是哪天不小心穿越到古代,可千万不要傻傻地来句,道长你今年几岁,和尚你姓什么之类的问题,非常容易犯忌讳。

佛门讲究四大皆空,出家为僧后就意味着要和世俗断绝一切关系,这其中也包括了父母赐的姓名。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僧人的姓都是跟随师父而定,师父的姓又是根据他们原来的地方而来的。

例如,如果师父是从天竺来的,那么就姓“竺”,康居国来的,就姓“康”,月支国来的,就姓“支”。

再如――唐玄奘。

不过这样显得比较混乱,况且除去唐玄奘外,在古代那些异域的姓氏和中土文化有点格格不入。

道安法师决定改变这种局面,他把僧众召集起来说:“我们出家人都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既然惯例弟子跟师父姓,那我们应该都以‘释’为姓才对,这样也就不会混乱了。”

打这以后,佛门弟子都是以“释”为姓了。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门文化,遇到寺院里的僧人,问他们俗姓是什么,就有可能会勾起他们对于世俗的回忆,这样也影响他们的修行,所以才有“僧不问姓”的禁忌。

我们的本土道家的讲究就是,在道教中,同样有着字辈的存在,不同的流派字辈内容不同。

而道教中人修的是自身,追求的是长生,有着“喜生恶死”的习惯。

如果贸然的询问道人年纪,就是对道人修道的冒犯,是对修道成果的质疑,所以有着“道不言寿”的说法。

这些讲究在外行人看来可能很不理解,但既然人家有这个忌讳,在接触时还是得尊重这些。

毕竟,如果不想或没有接触倒无所谓。

但如果接触和想了解他们的话,那于情于理,自然得按照他们的讲究来。

这不,穿越到古代,也是一门大学问呢,因此很多人其实并不具备穿越条件,尤其是咱具备千年底蕴的朝代,更是需要学习和懂得不少东西。

毕竟,我们不像糙米,糙米人穿越穿到头,最多也就一两百年,我们要是穿到那去,还得自己创造文明。

谁让他们没有呢,没办法。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