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说服 (1 / 4)

接下来的几日,梁远也没和简至康一本正经的谈及工作上的事情,而是亲自做导游带着简至康在盛京市内随意的溜达,从工业设施到文化古迹,双方的话题也从行业前景变换到历史逸闻,想到哪谈到哪,刚开始简至康还有些放不开,只是泛泛而谈,后来发现梁远所学极为庞杂,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信手拈来,让简至康兴趣大起,到后来两人甚至为光雾传感器和离子传感器哪个更适合做火灾报警器做了一场小小的辩论。

经过信息时代洗礼的人是八十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在互联网普及之后,人类获得知识的门槛降得极低,哪怕是神秘的原子弹制造技术,你都可以在无所不能的互联网上找到,特别是对于梁远这种,把全球电子产业近三十年发展看在眼底的人来说,只要不是涉及到技术工艺和细节,在战略方面绝对比所有的行业专家都认知的清晰。

专家只能凭着对某些技术的了解,在自己的领域里对一些事情进行推测,怎么可能比梁远这种亲身经历过电子产业及社会变迁的人来得深刻。

简至康在盛京一呆就是五天,等到第六日,离简至康回美国还有一天的时间,梁远照例早上先去苏良宇的办公室和简至康碰头。

三人闲聊了一会后,梁远没提今天去哪,简至康也没问,苏良宇听着两个人漫无边际的谈话笑着说道:“我来做这个恶人好了。”

“小远,你说说吧。我知道你打算邀请老简来盛京主持器件实验室的工作,不过和贝尔实验室比较你有哪些优点呢?”苏良宇满面笑容的说道。

“老苏,没见过你这样的,贝尔实验室出了11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这个实验室连辽宁省的科技奖项都没得到过,好歹你也是拿着实验室的工资,埋汰人也不能这么彻底啊。”

简至康听完哈哈一笑说道:“梁先生也不用太过菲薄,单实验室里那套机电一体化的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就足够获得国内的国家级奖项了。”

梁远听简至康提及国内的国家级奖项,心中暗喜,若不是潜意识里有着回国工作的念头,简至康是不会关心国内的科技奖项的。

梁远跑到墙角的储物柜处。翻出自己常用的咖啡,问过两人后冲了三杯。

端着手中的咖啡,梁远在屋里转了几圈才继续说道:“和贝尔实验室,我是不敢比较的。不过老苏既然提及我的小心思,我就多说几句,让简先生对我这个人和企业的未来有一份清晰的认知。”

梁远沉吟了片刻说道:“对于一家现代企业来说,无外乎就是文化,人才。技术,制度等等,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人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钱财乃身外之物。这句话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我记得美国一家著名的企业曾说过。哪怕资产一夜烧光,只要员工还在。品牌还在,短时间还能建立起一个同样强大的企业。”

“是可口可乐,他的老板伍德拉夫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苏良宇补充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